日前,教育部公示了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我校王炳社教授的学术专著《隐喻艺术思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339千字)荣获艺术学著作奖三等奖。此前,该著作已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收获,它标志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由教育部组织评选,是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最高级别的奖项。获奖成果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学科体系创新、学术观点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高的优秀研究成果。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包含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及普及奖,本届评奖涵盖人文社会科学26个学科。
目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已达40余万人,占全国社会科学力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每年产出成果达百万项(件)以上。此次评选是在300多万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组织申报,最后在符合条件入围的6241项成果中评选出获奖成果912项,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252项,三等奖599项,成果普及奖11项,其中艺术学全国仅有47项成果获奖,充分体现了该奖项层次高、获奖难、代表性强的特点。
国内知名艺术隐喻研究专家,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科带头人王炳社教授,长期致力于艺术隐喻研究,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隐喻学科体系,填补了该学科理论空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先后出版有《艺术思维学》《艺术思维能力论》《隐喻艺术思维研究》《艺术隐喻学》等学术专著,另外一部研究音乐隐喻基本理论问题的《音乐隐喻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学术成果总量超过220万字,2013年、2015年连续两届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王炳社教授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隐喻艺术思维理论的专著,既可以为破解诸多艺术隐喻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作为门类艺术隐喻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通用教材。(通讯员 马俊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