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红色校史为基点,以传承弘扬渭华照金精神和培养创业创新科学人才为主线,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做法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记者专程对我校青马工程培养工作进行了专访,并以《让争当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风尚——渭南师范学院探索学生思想教育新思路》为题,在《新华每日电讯》刊登通稿,同时中共共产党网、中国文明网、西部法制报、中国校长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首先,成立组织机构,为青马工程实施搭建平台。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基地,通过召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讨会,特别是申请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模式研究》为平台积极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二,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培养对象政治素养。校团委以“与信仰对话”、科学论坛为平台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就党的创新理论、重要战略思想、重大政策以及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帮助培养对象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三,立足红色校史,固化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通过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渭华门、校歌石、校风石、校训和学校精神碑等一系列固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和建设,积极传承和弘扬以坚定的创业创新为核心理念,以爱国为民、教育引领、务实求真、快乐奋斗为内涵的渭华照金精神。遍布校园的物化思想元素组成的校园文化体系为我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红色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第四,通过实施“百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索。自2011年起,我校实施“百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每年确立100个项目,其中20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使学生由单一的“学习”上升到了“研究”的层次,使他们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态度、立场应用于科学研究,生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五,设立多项奖学金,激发学生成才。为打牢“基础”、造就“动力”,学校在大学生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校长奖”和多项“渭华学子”企业奖学金。奖项的设立,给大学生以物质奖励,更给大学生心灵激励,使学生感受创业的快乐,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坚持自觉地成长为高素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讯员 马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