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我校2015年预计毕业生411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826人,专科毕业生284人,就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2015年度工作安排,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基本思路
继续强化“学校主管、中心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和“全程化运作、全员化参与、专业化指导、信息化服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艰苦地区就业;深化创业教育,引导扶持毕业生积极参与创业;强化专业素养,积极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确保我校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二)就业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2015年3月18日达到24%,3月28日达到30%,4月8日达到38%,4月18日达到44%,4月28日达到50%,5月8日达到60%,5月18日达到70%,5月28日达到78%,6月8日达到85%,6月18日前完成目标任务。
(三)创业工作目标任务:6月20日前,在校生(含2015届毕业生)参与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人数不低于本学院学生数的5%,在校生(含2015届毕业生)创业典型(具有相关创业资质、创业实体;为社会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改制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书,并被相关企业采用;发明实用专利项目,经论证具有可行性;为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改造取得成功并予以采纳)人数不低于本学院学生数的6‰,毕业生(毕业五年内学生)创业典型(具有个人基本信息,相关创业资质、创业实体、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等)人数不低于2人。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深化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
各二级学院要依托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和深化“一把手”工程。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要全力配合,把就业创业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主动把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和常规性的工作,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学校要加强定期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就业创业推进情况、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考核力度,工作完成情况要在各二级学院年终目标任务考核和绩效津贴中体现。同时,各二级学院要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年终发布各二级学院及重点专业就业质量报告。坚持实行就业信息统计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率造假,引导学生及用人单位诚信签约,出现就业统计造假等违规行为的,取消本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评选资格。
(二)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
一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深入挖掘岗位信息,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深入建设网络市场平台,充分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就业网等新型传播手段发布就业信息;力争网上和现场招聘活动的场次和需求信息数量高于往年。
二要积极组织各类就业协作体,联合开拓就业市场。加快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与重要行业领域、新兴战略产业、西部地区县域城镇等人才需求的对接机制。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在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上传送和发布就业信息,积极推进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
三要努力改进毕业生就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我校就业工作网络办公模式。将我校毕业生就业方案的报送、审核、汇总;就业数据统计、报送;就业工作通知和有关信息的上传下达等都纳入办公网络系统,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理程序,方便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
四要继续推进用人单位信息库建设,各二级学院在现有用人单位单位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信息库,力争达到60家用人单位,全校用人单位数量力争达到1000家,同时,着力提高用人单位和招聘岗位的质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三)大力拓展新的就业渠道,积极拓展就业新空间
一是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开拓就业市场。重点要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地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将省会以下城市和县(市)用人单位组团参加校园招聘作为突破点,力争形成规模效应。各学院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主动开拓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的就业市场开拓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搭建校友平台。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动员校友吸纳、推介我校毕业生,并通过校友积极向他们的同行推介我校毕业生。同时,积极拓展毕业生到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社会养老服务业、海外汉语教学等岗位就业。
三是积极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方式就业。在坚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就业空间,鼓励毕业生考研和“专升本”,鼓励入伍服兵役和当士官,鼓励报考公务员。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要积极为学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让更多的同学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就业。
(四)加强学校、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三级就业工作管理与服务机制,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
学校建立校、院、毕业班辅导员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重点在各二级学院,逐步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人,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要深入把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完善就业工作管理与服务机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担负起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任,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五)不断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和咨询指导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高、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积极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导师。各二级学院及相关教师要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结合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和求职技能。针对毕业生差异化就业需求,加快建立职业发展咨询工作常态化,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坚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及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西部地区和艰苦地区就业
各二级学院及相关单位要教育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低姿态进入社会,面向基层,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发展的机会。要加强、加大对“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计划”、“振兴计划”等项目的宣传力度,鼓励毕业生抓住到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机会。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积极做好“入伍工作月”、“政策咨询周”等宣传咨询活动,使更多的毕业生应征入伍。
(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就业
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指导和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和项目孵化,对毕业生创办创业实体给予指导和帮助。积极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创业实践,帮助、扶持大学生成立创业实体,挖掘大学生创业典型并广泛宣传,浓郁创新创业氛围,深入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
(八)开展对困难毕业生的有效就业援助,落实离校后未就业登记政策
各二级学院要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定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女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力争帮助他们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就业见习重点安排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走上工作岗位。对于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各二级学院要实行未就业登记,并对其重点推荐、跟踪服务,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及时通知其参加校园招聘和其他各类招聘活动,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
(九)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
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巡回演讲等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主动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加强对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积极做好校园招聘活动的安全规范管理,防止传销诱骗和招聘陷阱,着力解决毕业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简化环节、提高效率、方便快捷”的原则,为毕业生提供离校服务。特别强调,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学生对就业求职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形成不稳定因素,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疏导教育工作,防止由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负面影响,确保毕业生就业安全和文明离校。
五、几点要求
(一)动员广大教职工同心协力,积极参与,广泛收集用人信息,广开渠道,利用外出开会、讲课、咨询等各种机会积极推荐,倾力毕业生就业。
(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政策性强,各二级学院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就业指导、市场信息、评价反馈、困难群体帮扶、组织保障等多方面着手,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搞好服务、提供便利,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保证按期完成派遣工作。
(三)各二级学院在就业创业工作中要切实注意工作方法,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多途径、全方位教育引导毕业生及时就业,同时严禁以任何形式强迫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确保就业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各二级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走投身基层、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针对目前“有业不就”的现象,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及时就业,充分就业。同时要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稳定。
渭南师范学院
2015年3月26日